高考是否延期的讨论,从疫情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歇,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。据我所知,教育部门做了大范围的调研才明确延期决定,这也是在全面评估基础上做出的艰难决定。
高考延期,不仅仅是保障安全,至少有四方面的必要性或者说原因:
一、推迟高考,最大限度保证所有考生备考公平,是高考的使命与底线
在中国,无论我们承认与否,高考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升学考试的概念、教育的概念,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。因此,在高考公平问题上,我们必须慎之又慎。
虽然疫情的影响是普遍的,从备考角度看,对所有考生都造成了影响,这种影响对所有考生是公平的,但从微观角度看,并不完全如此,尤其是城乡之间。
“停课不停学”,在网络的帮助下,大家都进入网上学习备考阶段。但从宏观层面看,城乡差别还是明显的。大城市无论学校还是家庭,网络与相关的技术装备,包括家长素养都比较高,显然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。对于乡村学生,无论从网络还是硬件角度看,都处于劣势,在家备考与上课效果是有差距的。尤其是对于部分边远地区,家境贫寒的考生来说,影响是直接的。
因此,我们需要认真对待,尽可能把这种起点上的不公平降至最低,保障所有考生公平备考,公平竞争。
公平,是最重要的兜底,从最短的那块补起。从这个角度看,延迟高考,在复课后多给一些常态下备考时间,也是最大限度保障公平。
二、推迟高考,给考生留出充分的备考时间,缓释考生与家长的焦虑,也是回应老百姓的关切
受疫情影响,全国学校推迟开学。虽然高三初三优先复课,但与往年相比,已经失去了足足两个月的备考时间。疫情对高考备考的影响是客观的,也是明显的,产生了普遍的焦虑情绪,很多考生家长也公开呼吁延迟高考。
因此,有必要延迟高考,积极回应这种呼吁与需求,给考生与学校尽可能多的常态下的备考时间,让更多考生在高考这个决定“命运”的考试中,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。
并且,对于今年新高考落地第一年的几个省市来说,这一推迟决定显得尤为必要。
当然,有一部分人对此有不同看法,认为疫情对大家的影响都是一样的,况且,高考录取实际上是分数位次的录取,并非绝对分数的录取,换句话说,居家备考对大多数人是公平的,没有必要延迟。但是,对于高考这样一个高利害关系的考试,我们必须给予最全面的考虑,而不能简单从技术角度做出判断。
疫情对备考的影响客观存在,家长与考生的焦虑情绪也客观存在,怎么办?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只讲技术因素了。
同时,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:几乎可以肯定的是,今年考生的分数必然不如往年(本质上不会影响录取的公平公正),很容易产生群体性社会“归因”现象,即考生与家长把考试结果不理想归因于疫情,归因于备考不充分,而不是自我的努力。一旦出现这种现象,很容易积聚民怨,产生严重的舆情事件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,最大限度缓释这种焦虑。
更重要的是,考试推迟一个月,并不会对其他工作造成负面影响,何乐而不为?17年前,高考一直是在7月举行,后来只是因为考虑到7月高温的影响才提前至6月,并非不可行。